“雙十一”將至,讓這些貼心、高效、安全的黑科技,助你“剁手”一臂之力
作者:中長康達 發布時間: 2017-11-10每年“雙十一”大促,都是一如既往的全民剁手狂歡,而隨著信息技術向“雙十一”加速滲透,不斷給消費者帶來了新的消費體驗。今年已經是“雙十一”走進的第九個年頭,信息技術在今年的“雙十一”上又取得了哪些突破?對我們剁手會有什么幫助呢?
消費篇:大數據提前幫你“下單”
11月1日當天,京東推出京東之家智慧平臺,打造全新的“雙十一”體驗。京東之家智慧平臺是以京東大數據和履約體系為基礎,搭配京東之家實體店而打造的精準化、智能化、多場景應用的“無人移動商店”,能夠為消費者帶來更加智能和高效的消費體驗。
在精準化數據采集方面,京東之家智慧平臺基于京東大數據、人臉識別、視線跟蹤以及店面銷售人員觀察錄入等方法,可以準確判斷消費者年齡、性別、瀏覽記錄等,通過數據采集和積累沉淀可以精準推算出該地區客群消費偏好和特點,未來還可將此數據與用戶個人京東賬戶進行匹配。
而在智能化推薦及銷售方面,京東之家智慧平臺在運營一段時間有了數據積累之后,可以對特定地區的客群消費習慣和偏好進行分析。
物流篇:物聯網、人工智能持續發力
早前曝光的智能包裹分揀系統堪稱中國物流界的神器。每小時可分揀3.6萬件包裹,一天可自動分揀30萬件,自動分揀起碼是人工分揀效率的3倍以上,而且出錯率僅為萬分之一。
智能包裹分揀離不開先進物聯網技術的保駕護航,該系統采用了圖像識別、自動控制和通信技術等,傳送帶裝備了自動掃碼系統,利用物聯網圖像采集、傳感、信息處理技術等,能夠在1米范圍內的任意高度、2米/秒的快速運動中掃描貨物,并實時訪問服務器數據庫獲得每個包裹的地址信息,再由數據驅動包裹運送至相應下料口,從而大幅提高分揀效率。
這套系統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包裹分揀設備,體現了物聯網技術與制造業的融合,也為中國的物流行業裝上了‘中國大腦’。
此外,無人便利店的橫空出世也更方便我們“剁手”。無人便利店包含了“智能貨架”、“智能感知攝像頭”、“智能稱重結算臺”、“智能廣告牌”等模塊,結合了人臉識別、RFID、視覺識別等技術,這些模塊可以靈活組合,適應于超市、便利店、加油站、機場、酒店等各種應用場景。
信息安全篇:快遞單告別“裸奔”時代
在一家快遞站,快遞員將寄件人朱女士和收件人信息輸入設備后,直接打印出一張快遞單。在原本顯示寄件人信息的位置,只顯示了一個數字編號,而收件人的電話號碼,也用星號對中間四位數字進行了加密。這張快遞單正是順豐速運近日推出的“豐密運單”。
在這種加密運單的覆蓋范圍內,用戶不用特別要求,也無需多花費用,就可以使用。此外,菜鳥網絡也聯手EMS、百世快遞等,共同推動使用“隱私面單”。京東快遞則推出了同樣具有隱私保護作用的“微笑面單”。
個人信息加密后,快遞員在配送過程需要額外配備查詢收件人信息的手持終端機。只有用手持終端機掃描快遞單上的條形碼,才能獲取完整電話號碼,聯系收件人。業內人士表示,快遞單上的個人信息加密,將是快遞企業未來發展的“標配”,除了現有的手段,將來還可能應用更為先進的其他加密技術。
“雙十一”繁盛的背后是信息技術的推波助瀾,那么,這些貼心、高效、安全的黑科技會讓今年的“雙十一”的體驗上升到何種程度呢?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