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慧點亮“北京八分鐘”,炫麗接棒平昌
作者:新華網 發布時間: 2018-02-26昨晚,2018平昌冬奧會正式閉幕。閉幕式上,下屆冬奧會舉辦地——北京,向全世界呈現了精彩絕倫的8分鐘演出。靈動通透的“冰屏”、世界上最大卻又最輕的熊貓木偶、可以與人共舞的機器人……中國人用智慧點亮了“北京八分鐘”,炫麗接棒平昌。
接下來,小編和大家一起解讀“北京八分鐘”上的高科技,探索其中蘊涵的“中國智慧”和“中國制造”。
表演中貫穿始終的兩只滑冰熊貓木偶讓人印象深刻。熊貓木偶高達2.35米,重量僅有20斤,比初期版本輕了幾十斤。為了達到預期效果,制作團隊在原有的工藝基礎上不斷改良和創新。
他們在選材上先后嘗試了人造紙藤、天然白藤、竹篾條、鋁合金絲、碳纖維條、PVC仿真藤條等多種材料,反復對比,進行了上百次測試,才最終確定了用鋁合金管材和碳纖維條相結合,配合LED燈的制作工藝。舞臺上,演員要穿著目前國內最大尺寸的熊貓木偶進行輪滑表演,所以重量需要控制到非常輕。
【解讀】
這兩只“大熊貓”,是我們劇院創作過的最高的熊貓木偶,同時也是最輕的。我們初選的(熊貓木偶)材料做出來的有七八十斤,遠達不到標準,后來不斷地嘗試新材料,才把大木偶的體重慢慢降了下來。此外,為了克服四川和平昌的“水土不服”,我們一次次地調試、升級,爭分奪秒地改良工藝、制作道具,確保萬無一失。——“大熊貓”創作團隊負責人唐國良
機器人身上裝載的大屏幕使表演十分炫酷,移動的機器人,流動的畫面形成多層次,遞進式現場效果。為了體現冰雪主題,24塊大屏幕打造成了像冰雪一樣效果的“冰屏”(雪花潔白、冰花透明),實現透明圖像顯示,效果更逼真,更靈動。每塊“冰屏”長3米,中間沒有橫梁,背后卡槽與屏幕之間的距離,可以用微米計算。此外,所有屏幕經過了風洞和冷庫測試,達到風速每秒15米的要求。
【解讀】
單屏幕尺寸達到1.5米的跨度,兩塊屏長3米,如果中間沒有支柱,很難穩定。此外,LED屏越長,顏色的一致性越不好,到后面的燈顏色就不一樣了。我們團隊進行技術攻關,不僅生產出了規格更高、工藝更完善的產品,也同步實現了工藝的升級更新。目前的“冰屏”技術,我們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冰屏”研發團隊負責人黃慶生
位于“冰屏”底部的機器人與輪滑舞者互動,他們攜手從平昌穿越到2022年的北京。這是中國新一代智能機器人第一次在國際賽事上表演高難度舞蹈動作,機器人不但要完成動作編排,更要與演員、地面投影聯動表演,同樣實現了技術領域的升級創新。更具歷史意義的是,這是中國首次以AI的形式,用人機互動的演繹,展現出最新中國形象,而全程人機協同表演,也是百年奧運歷史上的第一次。
【解讀】
我們主要實現了技術方面兩點突破。首先是機器人導航更加精準,演員和機器人之間有頻繁的穿梭互動,演出場地內的燈光干擾多,這就要求機器人要看得遠、看得清,同時用最短的時間做出判斷,并迅速做出適應和調整。其次,相比常用的工業機器人,此次的演員機器人動作更復雜靈活,包括完成行進中旋轉、擺動,配合演員做出花哨的動作等。——機器人研發團隊負責人張雷
“北京8分鐘”北京時間昨日20時19分進行,現場氣溫為-3℃。為了做好72名演員的防寒保暖工作,主創團隊采用了石墨烯智能發熱服飾,來確保他們在穿著較薄的演出服時不會被凍傷,還可以保證動作舒展。石墨烯是一種超級新型納米材料,具有超高強度、超高導熱系數,被業界譽為“新材料之王”。利用石墨烯的特性,我國科研人員研制出了超薄透明的石墨烯電熱薄膜技術,用于智能裝備制造,并在國外申請了專利保護。
【解讀】
演員的服裝要求輕薄,能讓他們靈活地做動作,同時,無論是排練場地還是平昌閉幕式現場,天氣都很寒冷,石墨烯服飾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溫、發熱效果。最初對我們的設計要求是在-5℃的環境中,持續發熱8分鐘,后來考慮到候場等因素,調整到在-20℃的條件下,發熱4小時。——石墨烯團隊負責人李月秋
14年前雅典冬奧會上“北京8分鐘”的京劇、紅燈籠和茉莉花,傳遞的是上下五千年的中國文化;如今的互聯網、機器人和人工智能,展現的卻是更加自信的中國力量!
冬奧會正式進入北京時間,讓我們共同期待,四年后的盛會!
鄭重聲明:本文來源:新華網,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公眾號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