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 這是“智能+”的第一次,卻是人工智能的第三次
作者:搜狐網 發布時間: 2019-03-22從“加快”、“加強”變為“深化”
? 2019政府工作報告:深化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發與應用
總理講到:應當“促進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集群,壯大數字經濟。加快在各行業各領域推進‘互聯網+’。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拓展‘智能+’,為制造業轉型升級賦能。”
這是“智能+”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卻已是人工智能連續三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2017年,人工智能首次寫入到政府工作報告中。表述為“加快新材料、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生物制藥、第五代移動通信等技術研發和轉化,做大做強產業集群。”
2018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加強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發應用,在醫療、養老、教育、文化、體育等多領域推進‘互聯網+’。發展智能產業,拓展智能生活。”
對比前兩年對于人工智能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的語境,今年的描述從“加快”、“加強”變為“深化”。可見,人工智能越來越受到國家重視,發展前景越來越光明。
從“互聯網+”走向“智能+”
從2015年開始,“互聯網+”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以來,連續5年,政府工作報告都提及“互聯網+”,今年“智能+”首次出現在總理報告中。
從“互聯網+”到“智能+”,政府工作報告中的表述背后是正在向我們走來的數字經濟新時代。過去幾年里,由政府積極倡導的“互聯網+”發展理念推動互聯網由消費領域向生產領域拓展,加速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增強各行業創新能力,構筑經濟社會發展新優勢和新動能。“互聯網+”把互聯網的創新成果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進一步促進社會發展。
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我國人工智能戰略的不斷推進,當萬物互聯正成為可能,“智能+”時代正向我們走來。人們思考更多的是如何利用更智能的機器、更智能的網絡、更智能的算法來創造出更智能的經濟發展模式和智能的社會生態系統。因此,從數字化、“互聯網+”,最終走向“智能+”則成為一種技術發展的必然結果。
“智能+”如何更好服務產業
當ABC(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Big Data大數據、Cloud Computing云計算)技術從概念階段逐漸走向應用時,技術如何更好的服務產業已引起政府和企業強烈關注的方向,在此次兩會上,不只政府報告再次強調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應用,企業家代表也在“智能+”時代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全國政協委員、百度董事長李彥宏特別強調了要加強數據互聯共享,完善電子病歷管理制度。他認為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給醫療領域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機會。其中,電子病歷包含豐富的臨床數據和經驗,有助于醫學科技進步和診療水平的提高,“智能+醫療”躍然紙上。
全國政協委員、網易公司董事兼首席執行官丁磊將貧困地區的教育發展問題作為了提案的其中之一,他呼吁通過“AI+教育”等互聯網技術消除城鄉教育鴻溝、消除貧困代際傳遞。
作為制造業領域的代表,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以前最熟悉的也是“互聯網+”,聽完報告他深有感觸:“總理提到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拓展‘智能+’,加快布局5G、物聯網,為制造業、農業、醫療、安全等行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無論是政府報告提出的“智能+”,還是企業家代表建議的“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這些關鍵詞被重點提及意味著,技術與產業融合有望成為了推進“智能+”時代重要的環節,而企業作為技術的踐行者則更加任重而道遠。
作為一家綜合性高科技企業,中長康達始終堅持以自主創新為發展源動力,積極發揮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優勢,開發出一批自有的創新產品和方案,如政法領域的“天元智法”系列、政府領域的“電子政務一體化管理平臺”、信息安全領域的“跨網安全交換平臺”等,滿足客戶需求,為客戶創造價值,用實際行動踐行“提升集成服務能力 打造創新生態環境”的企業戰略,接下來,公司將緊跟國家政策和時代步伐,繼續發揮自身的優勢,為“智能+”時代來臨貢獻力量。
鄭重聲明:本文來源:搜狐網,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公眾號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