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著“不想長大”, 卻已披上戰袍
作者:中國青年報 發布時間: 2020-03-13文章來源 | 中國青年報
“過去有人說他們是嬌滴滴的一代,但現在看,他們成了抗疫一線的主力軍,不怕苦、不怕犧牲。抗疫一線比其他地方更能考驗人。”
——習大大點贊00后
3月8日,武漢客廳方艙醫院全面消毒后,正式休艙了。00后護士劉家怡暫時松了一口氣,“馬上轉崗”的她正在休息待命。而和她一樣奮戰在湖北戰“疫”一線的00后,還有來自中國干細胞集團附屬醫院的陳玉婷、福建寧德市中醫院的謝佳慧,在很多人眼中,他們還是孩子,但他們卻執著地認為自己已經長大。
“穿上防護服,我就不是個孩子”
2000年4月出生的劉家怡,是廣東省惠州市惠城區中醫院的一名護士。2月9日,她隨廣東醫療隊馳援湖北,一直在武漢客廳方艙醫院工作。她的任務是幫離開方艙的醫護人員脫防護服,把好感染風險的重要防線。
“穿上防護服,我就不是個孩子了。”這句話脫口而出時,劉家怡馬上用棉簽擦去淚水。她說,其實不是因為害怕,而是00后真的是能分擔些事情了。
21世紀以來,人類遭遇了三次冠狀病毒的襲擊,2003年的SARS,2015年的MERS,2019年年底的新型冠狀病毒。劉家怡說,SARS的時候,她才3歲,但MERS發生時,已經懂事了。這次剛發生疫情,她就悄悄報名了。
劉家怡
作為家里的獨生女,劉家怡此次報名去武漢“先斬后奏”,直到要出發前才告訴父母,但她的行動得到了父母的強力支持。“擔心是肯定的,爸媽一日三餐都打電話來。”劉家怡總是笑呵呵地回應。
醫護人員下班需要脫下防護服時候,反而是劉家怡最忙的時候。除了醫務人員,每天也有警察、安保、保潔人員等進入隔離病房,只接受過簡單培訓的他們對脫防護服有些陌生,起初幾乎每一個步驟都需要指導。哪怕是手套破了一個小口,這種情況也會存在感染的風險。
脫防護服是在一個小房間,一頭通向隔離病房,一頭通往清潔區,靠著4臺抽風機交換新鮮空氣。密閉空間容易產生氣溶膠,因此動作要輕柔而緩慢。
穿著防護服本來就很笨重,還要幫忙脫掉防護服,有時會比較吃力。在6個小時的上班時間里,她幾乎要不停地講話、重復指導動作。劉家怡形容,防護服裹得很緊,因為擔心崩開,她不敢做大動作,脖子一直是前傾狀態,每次上完班她都會感覺身體發僵。更難受的是N95口罩帶來的窒息感,“就像是6小時被人捂住鼻子,脫下口罩才回到人間”。
武漢下雪那天,劉家怡在返回酒店的樓下拍了一個小視頻,她輕拍著枝葉上的積雪,然后配文:熱干面要乖乖聽話。
20歲那年,父女二人都曾在湖北奮戰
同樣是20歲,陳玉婷做了件和父親當年一樣值得驕傲的事情。2月14日,00后陳玉婷踏上了援助湖北之路。1998年,陳玉婷的父親陳海親,作為廣州軍區湛江海軍陸戰隊的一員,參加了98湖北抗洪。
2000年7月出生的陳玉婷,是中國干細胞集團附屬醫院的護士,同時在讀護理專業本科,也是長沙醫學院一名函授的學生。這些天,她在湖北省荊州市中醫醫院隔離病區工作。
讓陳玉婷下定決心馳援湖北的是自己的父親。她說,父親總覺得以前的事情“不值一提”,直到她報名上前線,她才意識到深受父親言行的影響。“我也想跟隨父親的步伐。”她說。
陳玉婷
年僅20歲的陳玉婷,已經是有著3年工作經驗的護士。然而,遠離家鄉海南,在疫區承擔護理重任,還是人生頭一遭。即將趕赴湖北時,一向少言的陳海親對女兒說:“注意安全,做好防護!”陳玉婷深知,父愛如山,言寡情深。
陳玉婷是海南省第四批支援湖北抗疫醫療隊中年齡最小的一位。“1月25日,我就寫了請戰書,希望能加入第一批馳援湖北疫區的隊伍。”遺憾的是,那次陳玉婷沒被選上。直到2月13日,她再次申請時才如愿以償。“穿上防護服那一刻,感覺自己真的長大了。”
陳玉婷說,疫情發生后,護士還要承擔起平時護工的工作。每天都很忙,穿著防護服,全身被包裹得很緊,有時呼吸不過來,無形中增加了工作難度。有時防護服太大,拿著透明膠貼住。特別是臨近交班給患者打針時,護目鏡上全是霧氣,而且還隔著一層手套。
對于種種的困難,陳玉婷之前就有了心理準備。在這里后,看到病人一個個康復出院了,“真的很開心,怎么累都是值得的。”
有時犯鼻炎了,陳玉婷全程都要嘴巴呼吸。有時休息不好了,會偏頭疼。試過有一次,陳玉婷拖地拖到一半,感覺很憋、心慌。停3分鐘之后,她又繼續拖地了。“一個區只有兩名護士,別人會忙不過來的。”
有時聽到別人說,00后還是個孩子吧。陳玉婷說,她還要給14歲的弟弟帶好頭呢。工作后,她覺得自己思想成熟了,不需要別人去為你守候,終于可以為國家做點事情了。
近日,陳玉婷向海南省第四批支援湖北抗疫醫療隊在荊州的臨時黨支部遞交了自己的入黨申請書。
“沒有生而勇敢,只有選擇勇敢”
3月8日,謝佳慧收到了指揮部送來的三八節禮物,她特地發了一條朋友圈,里面有她愛吃的自熱火鍋。3月6日,她所在的光谷科技會展中心方艙醫院休艙了,原地休整,原地待命。
2000年7月出生的謝佳慧,是寧德市中醫院供應室的一名護士,參加工作還不到半年。她是福建支援湖北醫療隊中年齡最小的。
“沒有生而勇敢,只有選擇勇敢。”當時接到召集令,謝佳慧沒有想太多,就直接報名了。2月15日,接到醫院出征信息,整裝待發。因為頭發很厚,為了好穿防護服,她在后面剃了半頭。走之前,她告訴弟弟在家要乖乖的:“姐姐和死神搶人去了”。
經過5天的培訓,謝佳慧已如愿在方艙醫院上崗,她以前在醫院負責無菌物品的清潔、消毒、滅菌和保養。“在這里,主要任務是護理好病人。”量體溫、化驗、抽血等。
很多時候,患者會把“謝謝”掛在嘴上,“病人的問候便是最暖心的支持。”謝佳慧說,有一次,一個阿姨問:“你還不到20歲,還小嘛。怎么會想著來武漢?”謝佳慧說,“武漢需要我,我就來了。”
“去它的病毒!”進艙前,謝佳慧在防護服的左臂位置,寫下了這幾個大字。她說,“我希望自己也能獨當一面,像前輩們一樣去戰斗。”
謝佳慧坦言,此次武漢之行令她成長了。雖然能力和資歷不如前輩,但是年輕人適應能力更強、精力更充沛,更愿意去嘗試、去挑戰。
弟弟在視頻那一頭,拿出了好幾個牛奶箱上面的塑料把手,說要給姐姐寄過去,可以緩解“口罩壓得耳朵痛”。這一刻,謝佳慧沒有忍住,流淚了。
“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不過是那些選擇勇敢的人在負重前行!援助武漢的日子很辛苦,但也很暖心,有來自各地的物資補給,有來自病人的感謝和關心……”2月27日,謝佳慧下班走出武漢光谷方艙醫院,又發了一條朋友圈。
謝佳慧說,害怕是肯定有的,“雖然我參加工作時間不長,但是我想為祖國。盡一份力,只要需要我,我就會毫不猶豫的站出來。”
平日里,他們還是那個愛玩游戲、自拍、逛街、看電影的吃貨。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過是一群孩子換了一身衣服,學著前輩的樣子,治病救人。他們用實際行動說話,00后長大了,已經成長為獨當一面的一代。
小小的他們,撐起了大大的天。這就是中國年輕人的模樣,他們怎樣,中國的未來便怎樣。有他們,我們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