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丨元宇宙離我們有多遠
作者:中科創星 發布時間: 2021-12-15元宇宙,簡單說就是通過數字技術構建起來的與現實世界平行的虛擬世界。
市場上流行的說法有以下幾種:
●3D的虛擬世界的數字身份,用戶在其中創造任何自己想要的東西;
●沉浸式虛擬空間,用戶可在其中進行文化、社交娛樂,核心在于對虛擬資產和身份的承載;
●通過技術創造一個“數字空間”,而這種數字空間具有以下一些特點: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遲/多元化/隨地/經濟系統/文明;
●整合多種新技術而產生的新型虛實相融的互聯網應用和社會形態;
●一種前所未有的大規模參與式媒介,帶有公平的經濟系統,所有創作者都可參與并獲得獎勵......
而我們認為,元宇宙類似互聯網的升級版,本質上提供了更多、更即時、更“生動”的信息。人類對信息的需求一直是在增長的,以前人們看報紙,后來是圖文,現在視頻,未來就是VR,甚至是全息。
換句話說,在“元宇宙”之前,人與人、信息的交互方式是通過二維空間進行的(報紙、圖文、網頁、視頻);在“元宇宙”之后,由于技術發展,人與(虛擬)人、信息交互方式是三維的、立體、即時感知的,進而創造了人類經濟社會的新“形式”。
那么,作為下一代互聯網的元宇宙到底又“香”在哪?
說到底,不少科技圈的大佬和市場好像集體高潮并為之“瘋狂”的背后,還是元宇宙能夠帶來商業和產業的價值:據相關報道,到2025年,元宇宙的市場規模將至少達到820億美元。
而據IDC等機構統計,2020年全球虛擬顯示市場規模就已約為900億元人民幣,其中VR市場 620 億元,AR市場280億元;艾瑞咨詢則估算2021年中國人工智能核心產品預計超過1800億元規模,延伸產業規模將突破7400億元......
再者,從商業層面上講,元宇宙的興起,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產業、商業對重塑規則的訴求——科技巨頭寄希望于技術推動產業發生結構變遷和建立新的產業秩序與規則。
以工業方面的應用為例,當前全球范圍內許多互聯網企業、工業軟件企業就與元宇宙的相關技術已有長期的布局,其中包括數字孿生、工業互聯網、仿真測試、數字化工廠CAD、CAE、EDA等工業軟件。
比如,今年9月14日,國家能源集團攜手華為正式發布了“礦鴻操作系統”,就為煤礦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提供了一條定制的快行線,
除了場景應用,在底層架構、后端基建和前端設備方面,元宇宙也擁有很多機會,這么“香”的元宇宙自然就帶動了市場的集體狂歡。
盡管元宇宙能帶來的商業價值和產業價值是巨大的,但究其本質,背后還是相關技術的發展導致的“客觀必然性”。
從歷史經驗來看,科技具有影響產業秩序和規則的能力,科技發展越快,產業變革和演化的節奏也會越快。
也就是說,技術升級帶來的改變——更加高效的利用物質、能源、信息、空間和生命,對人類社會的影響非常巨大。
如今,進入到第四輪科技革命,數字化、智能化會成為主旋律,而人類社會正在從消費互聯網邁向產業互聯網,工業、產業互聯進一步推動了實體世界的數字化,元宇宙的開啟意味著人類進入了數字化生存時代。
因此,從技術層面來講,元宇宙采用并整合了更新的技術,代表的是技術演進帶來的“新科技生態”——能為消費者帶來更好的體驗,能為企業帶來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甚至帶來新的經濟發展方式與社會結構。
目前,元宇宙依賴于以下幾種主要的技術:芯片技術、網絡通信技術、虛擬現實技術、游戲技術、AI技術、區塊鏈技術。而將這些技術進一步“歸納與集合”,我們就可以看到元宇宙技術的產業結構:
●第一(底)層:基礎硬件設施(光電芯片、5G、6G、VR/AR顯示器等等)和算力;
●第二層:軟件技術平臺,包括設計工具、開發平臺、3D引擎、圖形渲染等等;
●第三層:計算平臺,比如智能汽車、物聯網等;
●第四層:空間治理/激勵系統,比如區塊鏈技術;
●第五層:終端應用,包括內容、游戲、社交、辦公等等。
每一層產業結構背后都有相應的技術支撐,因此也帶動了一系列的商業公司和產業模式的崛起。
回到“元”年,科技巨頭選擇進軍元宇宙,是不是也有一絲當年的味道,誰不想當一個“數字時代的哥倫布”去“發現”一塊新的充滿生機的“大陸”?
“元宇宙”,2021年十大流行語、2021年網絡十大用語。元宇宙徹底火了,但我們仍然要保持謹慎。
首先,因為元宇宙涉及到很多前沿技術,而技術的發展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漸進式的。從現實角度來看,目前元宇宙的基礎設施并沒有完全搭建好,不確定性依然很大,比如芯片、VR終端、低軌衛星等等。
隨著信息交互效率和密度的提升,元宇宙需要更強的算力(芯片):一方面是云計算,通過DPU分流、加速和隔離各種高級網絡、存儲和安全服務;另一方面,終端算力可以通過異構芯片讓CPU\GPU\ASIC\FPGA等芯片協同工作用以提升算力。
因此,終端應用場景看似充滿機會,但是回到我們的元宇宙的技術產業結構之中去看,由于底層技術存在研發周期,短期內無法實現大規模產業應用,我們距離實現“完美的”元宇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市場過于“興奮”未必是好事。
最后,我們要意識技術本身是一把雙刃劍,技術的發展在帶來極大的社會進步的同時,對一部分人或一部分領域產生影響。因此,我們要關注這些“負面影響”。
總之,創造“元宇宙”絕對不是為了幫助我們逃避現實世界,在一個虛擬世界中去尋找自由、光榮和夢想。元宇宙應當是對我們現實世界的“補充”和“完善”,而非替代。因此,元宇宙能否推動技術進一步升級,進而加快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進展,才是我們真正需要關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