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讓公平正義以看得見的方式實現
作者:人民法院報 發布時間: 2023-05-18來源:人民法院報
“以公開促公正樹公信”“讓公平正義以看得見的方式實現”。人民法院工作報告中的“公開印記”,讓公平正義更加可觸、可觀、可感。
司法公開,是評判一個國家法治水平的重要標準。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法院始終堅持提升司法公開程度,保障人民群眾對司法活動的知情、參與、表達、監督權,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審判流程、庭審活動、裁判文書、執行信息四大公開平臺讓司法活動在陽光下運行,讓公平正義以看得見的方式實現。”報告中的話語擲地有聲!
時間回到25年前的夏天,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向社會敞開大門,拉開大規模庭審公開的序幕。
1998年6月,北京一中院發出了一張庭審旁聽證,上面記錄著人民法院第一次向社會作出的公開承諾:凡年滿18周歲的公民,均可憑有效證件旁聽公開庭審的案件。
此后,人民法院在審判實踐中不斷探索。黨的十八大以來,最高人民法院建成審判流程、庭審活動、裁判文書、執行信息四大公開平臺,出臺十余個司法公開規范性文件,開放、動態、透明、便民的陽光司法機制成為展示司法公正的重要窗口。
立案、審理、裁判、執行,各個節點全范圍公開——
不僅公開庭審過程、判決結果,也公開審判流程和生效判決執行情況;不僅公開判決的最終結果,也公開裁判理由;不僅向當事人和訴訟參與人公開,也向社會公開;不僅公開庭審信息,還公開司法政務等司法活動相關信息。
各種載體、多種形式、全渠道公開——
傳統媒體、政務網站、白皮書、新聞發布會,12368訴訟服務熱線、微博、微信、移動新聞客戶端、手機App……多樣化司法公開格局逐漸形成。到目前為止,中國庭審公開網累計直播庭審超過2100萬場,訪問量超過500億人次,有的庭審累計觀看量突破千萬。
司法公開與訴訟服務全面對接——
建成人民法院在線服務平臺,整合調解、立案、閱卷、送達、保全等訴訟服務功能,實現訴訟服務“一網通辦、一站全辦”。僅需一部智能手機,“指尖上的正義”便觸手可及。
“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隨著法治建設進程的加快,人民群眾對司法公開透明的期待愈加強烈,而人民法院也通過審判執行踐行了對社會的公開承諾。
“越是公眾關注案件,越是依法主動公開,讓人民群眾監督司法活動、見證司法公正,讓熱點案件審判成為全民共享的法治公開課。”這一切,離不開智慧法院建設,司法工作與現代科技深度融合,為便民利民提供了新路徑。
“2020年8月30日,中國裁判文書網的文書總量超過了1億篇。”
從無到有,從“零”到“破億”,中國裁判文書網只用了7年零2個月的時間。
2013年7月1日,中國裁判文書網開通。這是“正義不僅要實現,而且要以看得見的方式實現”的實際舉措,是構建陽光司法機制的堅定決心,更是實現“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目標的必然要求。
報告中提及,中國裁判文書網公開文書1.4億份、訪問量逾千億次,中國庭審公開網直播庭審超過2100萬場。
讓公正“可視化”,是信息時代賦予司法的新要求。
這個全球最大的裁判文書公開網站,正在通過互聯網實現司法信息的互通互聯、數據共享,讓全世界及時了解中國的司法狀況。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等發布的2020年度中國司法透明度指數第三方評估結果顯示,中國裁判文書網在倒逼司法權力規范運行、推進普法宣傳、依托司法大數據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彰顯,成為司法公開最大亮點。
其他司法公開平臺的數據也同樣令人矚目。
數千萬案件的審判流程信息數據、幾十億計的公開案件信息項、千萬場直播庭審、百億級的在線觀看人數……不斷突破的數字背后,開放、動態、透明、便民的陽光司法機制愈加清晰,順應互聯網時代發展、愈加公開透明的司法審判體系正逐漸展現在公眾面前。
近年來,中國法院以智慧法院建設為契機,大力推動司法公開與“互聯網+”的跨界融合。“十三五”時期,全國法院建成人民法院信息化3.0版,有力推動了司法公開的數據化、網絡化、信息化,不斷促進從公開內容到公開方式的全面優化升級。
隨著科技進步,智慧化、數字化成為發展趨勢,依托互聯網和現代信息技術,各級人民法院建立起法院政務網站、12368訴訟服務平臺等。“指尖上的法院”“移動互聯時代的法院”日漸成為司法公開的新陣地。
中國法院的司法公開,正在以其獨特做法和顯著成效,向世界展示智慧時代的司法文明。
隨著大數據時代到來,司法公開又注入了新動能,增添了新活力。人民法院向科技借力,以數字賦能,有效保障了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
“24小時自助法院”“在線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臺”——浙江省諸暨市人民法院開展線上法院開放日活動,向公眾介紹“金字招牌”。
區塊鏈應用、AI虛擬法官——北京法院集中舉辦法院開放日活動,邀請社會各界代表200余人參觀智慧法院建設。
“六一”兒童節公眾開放日、“國家憲法日”主題開放日……每逢重要節日,最高人民法院都會打開大門,邀請社會各界人士前來參觀交流。
人民法院主動開放,既有“走出去”的宣傳普法,又有“請進來”的監督交流,讓法院不再神秘,讓司法更接地氣。
人民法院通過司法公開滿足了當事人的知情權、參與權,讓人民群眾以看得見的方式感受到公平正義,不僅有力推進了司法改革,也全面拉近了與群眾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