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以下簡稱“成都大運會”)將于2023年7月28日至8月8日在成都舉行,“科技賦能、智慧大運”是成都大運會的重要理念。圍繞主場館、大運村等空間,在場館建設、賽事保障、數字觀賽、智慧服務、輔助訓練等方面,成都實施共計170余項科技產品以及人工智能服務,覆蓋30余個場館,將為大運會成功舉辦發揮科技支撐作用。
只需輕輕一躍,就能得到一份包括運動軌跡、運動數據記錄和運動姿態糾錯提醒的詳盡體育報告,這是通過AI引擎+“鷹眼”精準識別運動過程,助力運動結果與分析的智慧體育AI互動空間,空間集測試、助教、鍛煉、競賽、評價功能于一體,將助力賽事順利進行。針對運動訓練的AI助訓設備等各種高科技助力裝置的出現能為參賽選手提供更精準的數據分析和訓練支持,使運動員能夠發揮出最佳競技狀態。AI機器視覺技術與運動訓練學科的跨界融合目前已經有了很多相關的成功案例,在提高運動員訓練效率、預防運動損傷、提供實時的身體狀態反饋、構建虛擬訓練環境、賽事裁判輔助以及推進運動科學研究等方面具有非常大的優勢和發展前景。大運“蓉寶”機器人是全球首款帶有應急功能的服務機器人,不僅負責賣萌,還身兼應急、問詢、翻譯、引領等“身份”。大運“蓉寶”機器人擁有高分辨率的地圖、高可重復定位精度、高度靈活的避障方式和高度復雜的障礙物檢測方式,將建圖、全局路徑規劃、局部路徑規劃、障礙物檢測、數據融合、循環神經網絡、卷積神經網絡和互聯網、講解、展示、醫療救援融合在一起。在應用場景方面,“蓉寶”不僅可以進行AED遞送、GPT問答服務接入、互聯網的遠程呼叫服務、信息播報等功能,還特別設置了頒獎功能。
成都大運會的一名志愿者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在乘坐村內接駁車的時候我看到了正在運行調試的自動駕駛巴士,真是車自己在開,很有科技感,一定會去體驗一次。”這是全球首款搭載“車路云一體化”系統的自動駕駛前裝量產巴士MOGO BUS M1車型,環繞式座艙、車內多屏信息聯動、新能源引擎助力。車輛擁有自主開發的汽車大腦,能夠安全高效地處理復雜的交通路況,其算力超1100TOPs,標配8顆固態激光雷達及多類型傳感器,感知范圍為200米,更可做到360度無盲區,極小障礙物識別僅15厘米,響應時間為0.1秒。有大運會工作人員向《科創板日報》記者提到“3D攝影真人手辦真的很吸引人,從采集到制作只需要非常短的時間。”這座3D照相館,3秒鐘內可拍攝800張全方位人物照片,再利用云端建模技術生成人物3D數字模型并傳輸至全彩3D打印機,就可打印出高精度的人物形象手辦。這項全新的黑科技,不僅人物的動作、表情、著裝極其逼真,就連頭發絲都清晰可見。智能教練系統是一款集動作診斷、實時訓練等多種功能為一體,適用于多種應用場景的人工智能系統,主要使用深度圖像、機器視覺和自研三維重建等技術,將采集到人體運動姿態進行加工、分析,并與專業運動員模型對比,最后將評測結果以報告或實時語音提示的方式反饋給學習者,幫助測試者自我了解、針對性鍛煉、科學提高。搭載了新一代AI翻譯無障礙交流體系的智能翻譯對講系統,采用了神經網絡機器翻譯、語音識別、語義理解、語音合成以及四麥克風陣列等多項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技術,將在整個大運期間提供83種語言在線互譯、文本轉換和語音合成服務。該系統除了可以在歡迎中心、注冊中心進行“面對面”互譯,還將貫穿于村內通訊網絡,無論身在何處均可實現“線對線”無礙交流。采用PCM(常用于航天領域的新型恒溫材料)制成的降溫冰背心被廣泛運用于大運會志愿者群體,降溫冰背心具有存儲和釋放潛熱調節劇烈溫差的功能,是通過自身相態轉換來進行吸熱或放熱,并根據環境溫度的變化在服裝周圍形成溫度相對恒定的微氣候,實現溫度調節功能,從而達到溫度始終保持在18℃/23℃/28°C,相當于隨身攜帶了一個“空調”。使用時只需要把‘內芯’提前半小時放入冰箱,就可以在30多度的戶外,持續提供2個小時的‘清涼’。《“十四五”體育產業發展規劃》提出要實施體育數字化戰略,支持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在體育領域的創新應用,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科技漸漸從幕后走向臺前,在競技體育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體育正式迎來高科技時代,在體育賽場上,運動健兒們展示競技風采的背后,更有無數科技產品在為體育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