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政府建設進入深水區 亟待啃下“硬骨頭”
作者:中國電子報 發布時間: 2023-11-10數字政府是政府運用區塊鏈、大數據、云計算等數字化技術,創新思維模式、組織架構、業務流程、工具手段,逐步提高政府效能,實現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過程。黨的二十大的勝利召開,為新時代數字政府建設進一步指明了方向,開啟了數字政府建設新篇章。
當前,經過各方共同努力,我國數字政府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第一,基礎設施不斷夯實。“網”方面,政務網絡覆蓋范圍不斷擴大,縣級以上行政區域政務外網已實現100%覆蓋,鄉鎮覆蓋率達到96.1%,全國政務內網、政務專網骨干網絡基本建成。
“云”方面,政務云布局建設加速推進,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已基本建成省級政務云,超過70%的地級行政區建成或在建地級政務云,平臺支撐能力顯著提升。
第二,政務數據加快共享。國家政務數據共享協調小組明確成立,全國一體化政務數據共享樞紐初步建成,國務院部門垂直管理業務信息系統與地方政務數據平臺加速互聯,政務數據共享開放有序推進。
目前,全國一體化政務數據共享樞紐已接入各級政務部門5951個,發布各類數據資源1.35萬個,累計支撐全國共享調用超過4000億次。
第三,履職能力大幅提升。各級政府積極推進數字化技術與政府管理服務的融合應用,不斷創新行政管理和服務方式,在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生態保護等方面的數字化履職能力明顯提升,特別是在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2022年,我國電子政務在線服務指數全球排名第13位,超過85%的省級行政區一體化政務服務能力達到“高”水平,“掌上政府”“指尖辦公”“一網通辦”“一網統管”等創新應用接連涌現,形成了多元發展、百花齊放的局面。
雖然我國數字政府建設成果喜人,但隨著數字化進程的加快推進,政府數字化轉型已邁入攻堅期和深水區,諸多新難題新挑戰逐漸凸顯。
首先,政府治理理念轉變不到位。盡管中央政府已明確“建設數字政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必須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部分地方政府還是秉持“政府本位”的治理理念,忽略了人民群眾的真正需求,從而產生了大量形式主義問題。
比如:一些地方政府在推行數字應用方面十分積極,但這些政務App在運行過程中卻變味走樣,“一事一端”“空殼應用”“過度留痕”等問題層出不窮,進而導致應用過多過雜,實際使用率低。
其次,數據安全保障體系不完善。隨著數字政府建設的全面深化,政務云平臺在匯聚海量數據資源的同時,也遭受著極為嚴重的網絡攻擊,政務數據安全問題日益嚴峻。一方面,云平臺的數據安全技術防護能力不足,導致其難以應對層出不窮的新型攻擊手段,從而帶來數據泄露、數據篡改等安全隱患。
另一方面,云服務模式下,數據安全主體的權力義務和法律責任不明確,導致各方在遇到安全問題時互相推諉,從而減弱用戶對數據的安全管理能力。
再次,信息共享協調機制不健全。政務數據的高效流通和協同共享是數字政府能否發揮作用的關鍵。盡管全國一體化政務數據共享樞紐已初步建成,我國還是存在一定程度的“數據孤島”,各地區、各部門、各層級之間仍具有較高的數據壁壘。
一方面,由于中央政府前期統籌規劃不足,各地數字政府建設缺乏統一的技術標準,數據“不規范”“不標準”“難流通”問題明顯。另一方面,由于縱向直通的接入方式,各地普遍采取“對上負責”的態度,數據“上得去,下不來”“不愿共享,不會共享,不敢共享”矛盾突出。
為邁過數字政府建設“深水區”,開創數字政府發展新局面,必須打通痛難點,啃下“硬骨頭”。
一是堅持人民至上,加快轉變政府治理理念。部分地方政府之所以仍秉持“政府本位”的治理理念,表面上是因為缺乏科學的數字技術應用思維,實質上是因為難以適應權力的重構和讓渡。
因此,要轉變政府治理理念,實現政務服務的一體化、精準化、便民化,首要的是轉變公務人員對權力的態度。各級領導應加強理論學習,筑牢思想防線,擺正自身站位,以自我革命的精神適應數字化時代新要求,切實讓數字政府建設成果惠及人民。
二是堅持守正創新,完善數據安全保障體系。一方面,各地區應引導和支持企業加強自主創新,加大創新投入,加快數據安全領域核心技術攻關,提高云網風險防范水平。另一方面,各地區應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加強數據采集、傳輸、存儲、使用、流轉、銷毀全周期安全管控,加快數據安全評估和重大事件應急處理機制構建,明確數據安全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
三是堅持問題導向,健全信息共享協調機制。當前,“數據孤島”問題已成為制約數字政府建設的主要瓶頸。一方面,國家要加快出臺數字政府建設的標準規范,明確政務數據平臺建設、技術對接、基礎數據庫建設、運行維護等方面的國家標準,形成標準統一、布局合理的全國一體化政務大數據體系,讓政務數據能夠高效流通。
另一方面,國家要加強政務數據共享的標準化建設,依托區塊鏈技術完善全國一體化政務數據共享樞紐,明確各級政務數據管理機構及其主要職責,提升數據共享統籌協調力度和服務管理水平,讓政務數據能夠協同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