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女皇報告:科技和人類潛力的交匯點就是未來
作者:新浪科技 發布時間: 2017-06-03北京時間6月1日凌晨消息,有“互聯網女皇”之稱的凱鵬華盈(KPCB)風投合伙人瑪麗-米克爾(Mary
Meeker)周三公布了年度《互聯網趨勢報告》(Internet Trends
report),這份報告相當于科技行業的“國情咨文”。這是她第22次公布這一年度互聯網報告。
這份備受市場期待的報告輯錄了信息量最大的研究結果,其中包括哪些板塊獲得了融資、互聯網采用率的進展情況、哪些用戶界面正在引發共鳴以及未來的大事件將是什么等。
1、智能手機魔力減退
手機的市場已經飽和了?報告顯示,2016年全球互聯網用戶數量已超過34億,較去年增長了10%,普及率達46%。對網絡的依賴激發著用戶對智能終端的需求,但在前幾年的大量出貨后,智能手機出貨量增速已跌到3%。從報告上可以看出,iOS系統的智能手機出貨量較2015年有所減少。在2016年,蘋果丟掉了中國智能手機的單品銷量第一——這是過去五年以來的第一次。如此成績也不免讓人懷疑——蘋果是否正在失去它的魔力?
萬幸,市場對iPhone8依然抱有期待。對于用戶來說,簡單的配置升級已經難以滿足他們的胃口。革命性的升級,這是蘋果和安卓廠商要共同面對的挑戰。
2、在線廣告奪下No.1
自誕生之日起,移動廣告就在以驚人的速度追趕著傳統電視廣告,在2010年后更是迅速收緊了豁口——不久后,兩者的交叉點將要到來。報告顯示,2016年全球網絡廣告支出達370億美元,增長22%,超過了2015年的增速。預計在未來6個月內,網絡廣告支出將超越電視廣告。
值得注意的是,移動廣告增速已經超越PC廣告——這意味著,在小屏時代,廣告商的挑戰性也在增加,更多娛樂化、碎片化的產品將出現,搶奪用戶的閑暇時間。Google、Facebook等領先的廣告平臺,對于廣告的操控性也在不斷增強,他們為廣告主提供更多精準的廣告工具和可衡量的廣告——這正是廣告主喜聞樂見的產品。因此,Google和Facebook包攬了美國互聯網廣告增長份額的85%。
中國也是如此,巨頭占據了廣告的主要渠道,移動平臺成為主戰場。2016年,中國在線廣告收入達400億元,同比增長30%。以新浪微博、今日頭條、百度和騰訊為代表的,基于算法的智能推送和信息流廣告,吸引力大量用戶并促進了移動廣告銷售。此外,中國人均媒體消費時間僅為美國的56%,還有巨大的增長空間。眾所周知,媒體與廣告的契合度極高。
3、從電商到新零售
也許這并不能稱為巧合——從一年前開始,電商不再被頻繁提及,取而代之的是“新零售”這樣摸不到頭腦的名詞。互聯網女皇報告為新零售增加了幾個注釋——
1)用戶社區
寵物視頻及用品電商Chewy.com通過增強用戶的社區參與度,獲得了非常高的用戶滿意度。公司2016年實現9億美元營收,同比2015年增長一倍以上。
2)內容營銷
護膚美容產品Glossier通過用戶產生內容(UGC)建立起了一批“意見領袖”,同時還通過“Into the Gloss”板塊加強內容營銷,使公司在2015年和2016年的活躍用戶增長率均保持在500%以上。
3)線上線下協同
襯衫品牌UNTUCKit通過在線銷售、實體店互動與線下營銷結合,使公司網站的在線交易量同比增長2.5倍以上。
4)減少創新品類
鞋類品牌Allbirds僅提供兩種高品質鞋款,并以客戶反饋為基礎對產品進行調整。該公司的電商交易量從2016年上半年的不住100萬增長到了2017年上半年的500萬。
阿里巴巴和京東的活躍讓中國電商在全球各大市場中滲透率增長最快,占全國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的15%。已追平英國,僅次于韓國。不少人可以看到這樣的有趣現象——公寓建筑物的大堂正在變成倉庫,門衛正在變成工頭……2016年,全球包裹投遞量的同比增幅超過9%,物流已成為零售的重要關鍵詞之一。
4、全民游戲時代
從X世代到千禧一代,新生兒從出生開始就被游戲化,如今已進入了全民游戲時代。報告顯示,如今的游戲玩家已覆蓋了各個年齡段,美國游戲玩家的平均年齡為35歲。女性玩家的數量也在不斷增長。這使得游戲成為最龐大、廣闊、高增長的業務。
2016年,中國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游戲市場,即使不包含主機、PC等硬件收入,2017年中國游戲收入也將超過270億美元。騰訊和網易是全球移動MOBA和MMORPG游戲的領軍者。騰訊旗下的《王者榮耀》擁有5000萬日活用戶和超過30億美元的年流水,網易則締造了現象級爆款《陰陽師》,以及其他國產手游。移動游戲的創新為他們帶來了收入快速增長。
除了自己玩游戲,也催熟了游戲網絡直播。2017年2月,游戲直播平臺Twitch的日活用戶達到了1000萬人。網絡直播的變現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超過了游戲本身。電子競技的每月觀眾數量大約為1.61億,同比增長40%且仍在持續擴大。2016年,《英雄聯盟》錦標賽的觀眾數量位4300萬,同比增長19%。
在脫離感知的時代,更高的參與度更容易吸引人參與到游戲中。
5、數字領袖
媒體正在被改造。
更好的用戶體驗和更低的價格,是媒體的改造方向。改造工具就是數據和規模。
2016年,互聯網已經占據中國用戶55%的媒體時間,移動互聯網使用時長超過電視。中國消費者越來越愿意為網絡游戲、在線直播、在線視頻等娛樂內容買單。付費內容正在崛起。在音樂方面,消費者更愿意為流媒體買單,免費試用轉換、去廣告、移動端訪問等是驅動他們付費的主因。錄制音樂在持續了16年的-4%年平均增長率后,營收增長了11%,訂閱和流媒體營收占總收入的52%。相比之下,2013年前這一占比為0%。被稱作音樂產業發展催化劑的SPOTIFY,在不到9年的時間就從0發展到5000萬付費訂戶和1.26億月活用戶的規模,占全球音樂行業總營收的20%。
相應的,傳統有線電視正在面臨難題。過去12個月,付費電視家庭用戶數量的平均增長率低至-1.3%,但節目成本卻比十年前增加了一倍以上。付費電視服務正在被退訂,高昂的價格是消費者最為不滿的,他們大多轉投向了更廉價便捷的互聯網媒體服務。
6、未來:潛力與計算力
如果說制造和工業締造了現代文明,接下來的未來將由計算力和人類潛力共同創造。從互聯網女皇報告可以看出,移動化、數字化是不可逆轉的趨勢,但終歸是為了人類更美好的生活服務。蘋果、谷歌、亞馬遜、Facebook、騰訊、阿里巴巴等全球互聯網領導企業的變化也凸顯著這一點。
可以預見,未來某一天,科技的便捷將浸入到人類的每一刻生活之中。養尊處優下的智能衰退是科幻作品中極為樂于描繪的情景。不過于依賴數據和科技產品,重新重視人類的潛力,這也是科技公司為自己敲響的警鐘。不過至少從目前而言,人類的潛力還是要用來將前者完善到人工智能的地步。
鄭重聲明:本文來源:新浪科技,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