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領域崛起的十大技術
作者:雅森智慧教育展覽網 發布時間: 2015-06-24信息技術對于教育教學的影響越來越大。我們無法想象,隨著信息化的發展和普及,機器人居然走上講臺,成為孩子們新的學習伙伴;教育游戲化成為另一種趨勢,玩游戲也能夠學習。
日前,有權威人士發布了國際教育信息化涌現出來的十大新技術應用,引起業界關注。
1、機器人將成為未來學習伙伴
目前在發達國家和部分發展中國家,智能機器人的研究成為熱點。機器人已成為輔助學生學習科學知識、培養實踐能力的重要工具。智能機器人具有革新的技術,高水平的數字化和智能化程度。在學習中同時具備益智學習工具、情境建設者、學習伙伴三個角色。
作為機器人教育大國的日本近期開發的一款以機器人和投影設備為主的R-learning系統,主要用于協作兒童在故事場景中的設計和渲染,學生通過在繪制的故事場景中操控機器人來完成預設角色的行為,從而培養他們的合作力、想象力及創造力。
2、3D打印技術顛覆學生動手實踐
3D打印對于教學和學習的重要價值體現在:能夠更加真實地呈現特定事物,并讓學生獲得深刻的感知體驗。通過親身體驗、親自參與,學生的動手能力、設計能力和思維能力都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3、開源硬件夯實信息技術
“做中學”教學模式創客空間作為推動創客文化的一支主要力量,開展各類充滿親子氛圍的DIY工作坊或手工課。Intel推出與開源硬件平臺Arduino兼容的Galileo開發板,許多大學也都在開展創客活動,幫助懷揣新鮮念頭并躍躍欲試的學生們把夢想變成現實。樹莓派作為開源硬件的一種,其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開源硬件降低了硬件開發的成本和復雜程度。實現兼具“創造性”與“做中學”的教學模式。為信息技術課程和信息技術人才培養提供了新的機會。
4、體感技術引發學習新體驗
體感技術讓人們無需借助任何控制設備,可以直接使用肢體動作與數字設備和環境互動,就像一雙精準有效的“眼睛”,幫助計算機去觀察這個世界,并根據人的動作來完成各種指令。
體感技術,是繼鍵盤+鼠標、觸控屏之后最新的第三大類操作方式,能有針對性的給用戶帶來更酷、更實用的體驗。體感技術作為一種創新操控方式,擁有強大的數據監測和數據分析功能,應用的范圍也越來越廣。
5、教育游戲正逐步改變學習觀念
教育游戲是一種含有教育目標的游戲,它通過游戲的方式,以計算機軟件的形式為學生營造一定的情境,通過引導、訓練、模擬等形式強化學習效果的一種方式。
教育游戲通過創設融入教育目標的故事情境,引導學生在游戲中以探究和合作的方式完成游戲任務,不僅能幫助學生建構特定的學科知識,還能拓寬學生的知識層面、發展學生的合作能力、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等。
6、虛擬世界中隱現“真實課堂”
SecondLife(第二人生)是由林登實驗室建立的互聯網上的三維虛擬世界,測試版于2003年5月發布。根據LindenLab公布的SecondLife歷史成就統計,截至到2013年已經擁有3600萬注冊用戶,累計在線時間相當于21萬7266年。平均每月有超過40萬新用戶加入,而月均活躍用戶數量則有100萬。
用戶通過注冊成為SecondLife的居民,居民可以定制自己的虛擬化身(性別、相貌、身高、膚色等),虛擬化身可以像現實世界中一樣進行漫游、交流、購物、學習等,其最大特點就是為用戶提供一個平臺和工具讓人們在這里盡情發揮自己的創造力。
在語言教學中,SecondLife最大的優勢是可以為學習者之間的交互提供與情境相關的空間,它具有的高仿真性和沉浸性,使學習者在進行語言交流時能感受到極強的沉浸性和臨場感。
7、移動衛星車助力經濟欠發達地區構建信息化課堂
由于師資力量十分匱乏,教學點通常只招收部分年級的學生,也難以開齊所在國家的規定課程。教學點的教師通常一個人負責一個年級或整個學校所有學科的教學。為應對這一戰,世界各國均嘗試使用信息技術來提升教學質量。
除教學光盤播放、衛星接收和網絡傳輸這三種常見的資源共享方式外,利用“移動衛星車”構建信息化課堂成為在經濟欠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教學點提供優質學習資源和學習支持平臺的一種新方式,從而形成了新的課堂形態。
8、云計算環境促進學習與教學的協同
云計算(Cloud Computing)以便于擴展、按需供給的方式讓用戶獲得所需服務和工具的服務模式。云計算資源支持在線協作、文件存儲、虛擬化和靈活訪問。
網的不斷擴大推動了云計算在教育領域中的廣泛應用,越來越多的學校已將云計算視為存儲、備份、軟件服務等解決方案。
9、社會性虛擬社區支撐大規模合作學習
近年來,隨著Facebook、Twitter、MySpace、Flickr和YouTube等社會性網絡工具的廣泛應用,BBS等傳統在線社區已經逐步被大型社會性虛擬社區所取代。這些大型社會性虛擬社區將世界各地的人群通過網絡組織到一起,因此,非常有易于開展大規模的跨國、跨地區的合作交流。大型社會性虛擬社區不僅實現了用戶從接受信息向創造信息的轉變,而且其良好的交互性及豐富的參與性,促進了社會性虛擬社區成員之間的溝通、交流。
10、學習分析技術支持規模化教學形式變革
學習分析逐漸被運用于大規模的教育教學領域探索大數據的科學分析,以改善教師的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及學習質量等,進而幫助學校、教師有效調整課程、教學和評價系統。
學習分析進入教育教學領域,可以對有關學生的大量數據進行分析,例如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考試結果、在線互動情況、與教師及其他學生在線討論的情況等等,從而讓教師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需求及能力水平,以提供個性化的教學和學習方式。
本文轉載至雅森智慧教育展覽網,如有著作權人或出版方提出異議,本站將立即刪除。如果您對文章轉載有任何疑問請告之我們,以便我們及時糾正。聯系方式:wanc@cgckd.com tel:020-38966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