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一種新的思維方式
作者:北京日報 發布時間: 2015-06-12歷史上任何一次工業革命,無不是從技術開始,并逐漸轉發成思維方式的變革。從工業時代的蒸汽機革命開始,資本至上和市場經濟思維逐漸走上歷史舞臺。在電氣化時代,強調社會公平和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成為新的“普世價值”。信息化時代中,和諧發展觀與傳統產業的信息化就成為發展新思路。
“互聯網+”的時代已經到來,這不僅是一次影響到每個人的產業革新,而且還是一種新的思維方式。“互聯網+”的新思維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政府宏觀調控思維的轉化?!盎ヂ摼W+”的變革根源于云計算和大數據的充分使用,這必將進化宏觀調控的數據支撐。國家統計部門的統計數字將不僅局限于已經發生的數據,更會依據龐大的數據和精確的算法擴張到對未來產業發展的預測。政府宏觀調控將更加精確,更符合市場和社會的發展需要。同時,數據采集來源也將更加個體化,宏觀調控要求將比以前任何時候都更加有針對性,社會主義宏觀調控模式將成為發展主流,政府因占有最大規模的數據,而成為全行業“互聯網+”革新的風向標的實際控制人。
其次,法治思路的轉換?!盎ヂ摼W+”作為一種新興事物,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在這個趨勢的“風口”,法治思維應有所作為。一方面,法治應承擔對新產業發展的保駕護航作用,避免新技術這把“雙刃劍”可能帶來的社會負面效果。另一方面,法治應有明確立場,應站在順應歷史發展的角度去看待新問題。任何產業革命都不可避免地帶來新舊利益之間的沖突,新時期的法治不僅要保障社會公平正義,而且還要轉化成促進發展的動力,促進產業革新,促進市場競爭,促進優勝劣汰。這種法治思維的轉化需要立法、執法和司法的全面協調。特別是在立法上,要深入貫徹“立法的指引性作用”,加快新領域立法工作,加快淘汰不合時宜的法律和思維,加快立法的現代化進程。
最后,市場思維的轉化。在工業4.0時代到來之前,一直是生產主導消費的模式?!盎ヂ摼W+”是工業4.0時代的象征,網絡在產業中不再單純扮演工具的角色,而是成為市場的主導。這種新型產業模式的好處在于,最大限度地調和了消費市場與生產者之間的關系,避免了資源浪費和過度生產。這種影響在經濟學上是深遠的,非常有可能顛覆西方經濟學一直強調的“看不見的手”:價格因素和供求關系對市場的影響將越來越小,“按需生產”將變為現實,大數據的精準分析和精準營銷將構成全新的“看不見的手”。在“互聯網+”的市場思維中,供求關系矛盾將被弱化,信息和數據化將成為左右生產和消費的關鍵點,批量生產將逐漸退出歷史舞臺,以消費者為核心的新型市場將被重新建立。
本文轉載至北京日報,如有著作權人或出版方提出異議,本站將立即刪除。如果您對文章轉載有任何疑問請告之我們,以便我們及時糾正。聯系方式:wanc@cgckd.com tel:020-38966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