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高校智慧校園的建設現狀及對策
作者:搜狐網 發布時間: 2018-08-11現 狀
目前,隨著“互聯網+”熱潮的興起,國內的部分高校正處于智慧校園的建設階段或規劃立項中。不過每個學校對智慧校園的認知與需求不盡相同,隨之建設的內容、側重點也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智慧校園建設情況較為復雜,周期也比較漫長,但每所高校建設內容大體上涵蓋了綜合信息平臺、校園網絡環境、物聯網技術等這幾方面。
高校在智慧校園的建設過程中統籌規劃、穩步推進,并取得一些階段性成果:
第一,高校基礎設施較為完善,目前大部分高校擁有基礎網絡環境,網絡架構規范,系統運行安全,校園內部還構建了能夠支撐智慧校園的數據平臺和相關子系統的服務器集群。
第二,高校擁有支撐智慧校園運行的數字化平臺,能夠提供基礎性服務,實現數據共享。
第三,校園內部已形成統一的信息化管理系統,基本涵蓋數字化管理應用的所有體系。
第四,高校應用互聯網技術,產生豐富的數字化教學應用案例和大量的數字化教學資源,進一步完善、充實了智慧學習空間。
在“互聯網+”時代,智慧校園的建設是一個長期的工程, 目前各大高校在智慧校園的建設過程中盡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
不 足
首先,從對智慧校園的概念理解角度來看,很多高校對智慧校園的概念理解不夠準確、全面,甚至存在一定的偏差, 從而導致建設工作僅僅停留于表面建設,并未突破數字化校園的束縛,沒有真正實現教與學的智能化。
其次,從頂層設計的角度來看,大部分高校因為缺乏經驗, 做出的頂層規劃設計與學校實際需求相分離,由于忽略了主體因素,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師生負擔。
再次,從課堂教學的角度來看,高校并沒有運用科技協助教師實現智慧教學,沒有達到智慧教育的目的,也沒有創造出屬于智慧教室精彩而高效的智慧課堂, 最終并未使課堂智慧化。
最后,從智慧校園的應用與管理角度來看,高校沒有特別重視協同辦公問題,忽略了各業務系統之間的相對獨立性,辦公系統仍未覆蓋學校各個業務層面, 無法準確實現業務流轉。
此外, 在智慧校園的建設中注重智慧管理與相關技術的設計, 未考慮廣大師生的感受,沒有把智慧校園的建設同學校的教育教學、科研管理等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因而未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智慧校園”。
對 策
目前,“互聯網+”浪潮風起云涌,我國高校的智慧校園建設已初見成效。然而在進一步推進智慧校園的發展過程中,研究者逐漸發現我國高校智慧校園的建設依然存在諸多不足。為此,為了加快我國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進程,必須開辟一條適合我國高校智慧校園建設的新路徑。筆者認為國內智慧校園的進一步建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當前“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智慧校園的建設離不開高校大數據庫的建設,而增加高校數據庫信息含量是實現數字校園向智慧校園升級轉型的重要基礎。
在高校智慧校園的建設進程中,首先,須以大數據為基礎,對校園發展建設的各項數據進行高效整合,優化其結構。運用數據處理平臺對海量數據進行分析,挖掘有價值的數據信息供學校管理層決策使用。
其次,搭建網絡資源管理平臺、網絡教學平臺、綜合管理服務平臺, 形成智能化、個性化、全方位、多層次的智慧校園平臺, 注重智慧校園綜合信息管理平臺的建設,考慮師生的情感體驗,以此來實現“互聯網+”與校園的深度融合。
最后,組建高校數據分析專業團隊,提升學校的整體教學質量,從而促進我國高校智慧校園的順利發展。
(二)設立高校智能教學系統與智能監管系統
同國外相比,我國高校智慧校園建設發展起步較晚,進程較為緩慢,為了加快我國高校智慧校園的發展速度,政府及相關教育部門應制定有利于高校智慧校園發展的方針政策,高校應對智慧校園建設投入充足的人力、財力、物力的支持。
一方面,國內高校應依托教學資源平臺設立智能教學系統,輔助教師編寫教案、制作課件、批改作業以及智能講課等,在方便學生自主學習、在線咨詢、提交作業以及教師在線反饋指導的同時,也為師生互動教學創造優良的教學環境。
另一方面,高校應構建智能監管系統,創建辦公、教學活動、教務、教學設備等監管系統,從而為師生教學、科研、管理提供智能化的服務。將校園資源進行有計劃的部署,可隨時隨地登錄智慧校園系統,查詢個人信息、課表安排、課程成績以及實踐活動等,通過智能監管充分實現校園資源的有效管理和使用。
現階段高校智慧校園建設過程中缺乏實力雄厚的師資隊伍,大多數高校智慧校園師資團隊主要以技術人員或者教育理論工作者為主,不是重技術就是重教育理論,忽略了專業知識與實踐工作的統一。因此,構建一批強有力的師資隊伍,對當前智慧校園建設而言迫在眉睫。構建信息化建設隊伍為促進智慧校園的建設提供人才支持,是智慧校園培養高素質人才發展的重要保障。
因此,應健全人才培養機制,加強信息化教育宣傳,引進高素質的IT 人才,加強智慧校園文化系統的建設,展現智慧校園文化特色,統一數據庫系統,充分運用虛擬學習社區、智慧學習空間、博客、QQ 群以及微信群等為師生與家長提供一個方便快捷的溝通平臺,促進雙方的互動與交流,從而使高校智慧校園建設彰顯人文情懷。
鄭重聲明:本文來源:搜狐網,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公眾號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