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智慧型政府網站到智慧政府還有多遠?
作者:電子政務智庫 發布時間: 2017-06-14近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政府網站發展指引的通知》(國辦發〔2017〕47號)發布,其要求堅持開放融合、創新驅動,充分利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探索構建可靈活擴展的網站架構,創新服務模式,打造智慧型政府網站。
這是“智慧型政府網站”首次出現在國辦文件中。要建設“智慧型政府網站”首先要厘清其含義、特征和表現,其次要找到打造“智慧型政府網站”的路徑,再次要為建設智慧政府貢獻力量。
含義
智慧型政府網站是指以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信息技術為支撐,以開放式架構、集約式建設、聯動式發展為原則,以政務公開、解讀回應、便民服務等為主要服務,以平臺化、移動化、智能化、O2O化為主要特征,以打造智慧政府為最終目標的政府網站新形態。
特征
智慧型政府網站的創新與發展,其核心驅動與目標是圍繞“服務”展開。其中“服務”的智慧特征可以概括為四個方面:
(1)服務方式上實現服務供給方式的轉變,改變傳統的政府服務模式,實現從“人找信息”向“信息找人”轉變;
(2)服務內容上實現了服務形態的轉變,從以往提供政府服務到整合社會生活和網絡服務、從以往分散的服務向整合的服務轉變;
(3)服務質量上由現實政府的5*8小時服務轉向7*24小時全天候的服務轉變,并減少不友好的面對面服務,有效提高服務質量;
(4)服務成本上由以往的線下服務向在線服務轉變,大量減少政府的時間成本,物質成本及人力成本。
表現
放眼全國,智慧型政府網站的外在表現主要涉及五大方面:
第一是咨詢互動的智能問答式,不少政府網站或政務服務大廳均在線上線下布置了智能機器人,輔助支撐政務服務;
第二是服務的自助式,通過自主訂閱、個性化門戶等為用戶提供定制化服務;
第三是反饋的秘書式,一旦進入政府網站的服務軌道,每個節點都有監察、有郵件提醒、短信提示等服務;
第四是訪問的跟蹤式,當用戶訪問政府網站后,訪問記錄、查詢記錄、辦事記錄等全部留痕,累積數據可為用戶的行為分析提供基礎;
第五是服務場景的模擬式,為快速引導用戶接受服務,在線實現人性化、精準化的場景導航,建設虛擬辦事大廳、場景服務大廳等。
路徑
在“互聯網+政務服務”的發展背景下,要打造智慧型政府網站,需要從四個方面入手:
一是要加強統籌規劃和頂層設計,特別是從全球視野出發,從政府未來變遷形態入手,以用戶端、體驗端為落腳點,對政府網站進行重構式的規劃;
二是要構建政務云平臺,促進互聯互通。要充分利用政務云的優勢,構建開放式的技術架構,使政府網站可以成為政務服務的創新中心;
三是要融合信息資源,提供一站式服務。首先要從政府信息資源的底層架構入手,對信息資源進行梳理、清洗和編目,對數據元、數據詞典等進行系統規劃,確保信息資源的融合共享,一站式服務將水到渠成;
四是創新服務內容,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在移動互聯時代,創新服務內容需要充分結合第三方平臺的資源優勢,與微博、微信等充分融合,推進在不同區域、不同社會層級的公共服務均等化。
那么,從智慧型政府網站到智慧政府的距離有多遠?
智慧政府是指以現代信息技術為基礎,通過感知化、互聯化、智能化等方式,利用創新理念及虛擬與現實相結合的手段,對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等行使有效職能,為經濟社會創造一個高效、和諧、可持續發展的新型政府形態。
智慧政府是電子政務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后的高級階段,是電子政務效率最大化,是政府從服務型走向智慧型的必然產物,也是“智慧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推動力。 它有助于解決電子政務發展中的問題,讓政府的管理服務效能提升,讓群眾感受到政府服務無處不在。智慧政府是以用戶為中心的、信息資源全面融合的、提供統一完善服務體系為特征的新型政府形態,是現代政府的網絡版,現代政府運作的支撐體。
在一切平臺化、智能化、IP化的時代,智慧型政府網站的建設與發展是實現智慧政府的重要前提,是實現一體化、協同化、互動化、最優化政務服務的重要平臺與基礎。只有智慧型政府網站實現一站式辦理無障礙、政務信息資源開放共享無阻隔、政府部門與社會公眾互動的零距離、公眾辦事需求與政府在線服務匹配零誤差,智慧政府的目標才有望從信息、數據、服務、平臺層面實現。
如果說政府網站1.0是實現信息上網,政府網站2.0正在做的是實現數據和服務上網,政府網站3.0應該是實現治理理念和服務意識的上網。從2006年到2017年,政府網站經歷12年才得以脫胎換骨式發展,那么從智慧型政府到智慧政府的距離有多遠?相信不需要等太久。
鄭重聲明:本文來源:公眾號:電子政務智庫,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