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是后疫情時代元年,也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無論從哪個角度看,今年都將是一個無比重要的轉折之年。在這個重要的歷史節點上,今年的全國兩會也備受關注,“科技創新”作為未來中國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推動力,每天都會被提及N次,可謂是今年兩會的“焦點熱詞”,那么從信創產業的視角來看,會給我們的行業發展帶來哪些變化呢?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打好核心技術攻堅戰、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相比于我國2006-2020年科技發展中長期規劃綱要提出的“自主創新”,“科技自立自強”是我們從“跟跑、模仿”向“創新、主導”的戰略轉變。這也為我們信創產業的發展明確了目標與方向,過去我們處于落后地位,通過學習模仿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合作轉化創新等方式,不斷追趕,迅速縮小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差距,而隨著我們的飛速發展,也遭到了西方發達國家的反對、排擠與打壓,所以我們必須要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我們要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基礎創新能力就要過硬。”今年全國兩會“部長通道”上,科技部部長王志剛表達了對基礎研究的重視和關切。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頭.《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1年要健全穩定支持機制,大幅增加投入,“十四五”期間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7%以上、力爭投入強度高于“十三五”時期實際,基礎研究投入占全社會研發投入比重,爭取在“十四五”期間達到8%左右。在政府相關經費繼續下探、“過緊日子”的背景下,科技創新投入不減反增,其力度之大、決心之大,顯而易見。基礎研究的投入加大,必將帶來核心技術的突破,整個信創產業將迎來新的蛻變與核心競爭力的巨大提升。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要充分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和成果轉化應用方面的主體作用。《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1年延續執行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75%政策,將制造業企業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100%;
同時,要完善創業投資監管體制和發展政策,“十四五”期間將鼓勵金融機構發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科技保險等科技金融產品,暢通科技型企業國內上市融資渠道,激勵企業加大科技創新研發投入,幫助科技創新企業健康、穩定、快速發展。除了稅收、資金方面。《報告》還提出,鼓勵領軍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支持行業龍頭企業聯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行業上下游企業共建國家產業創新中心,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推動產學研用結合,加速研究成果落地;此外,在“十四五”期間,還將推動國家科研平臺、科技報告、科研數據進一步向企業開放等一系列措施,提升企業創新能力。信創產業是國家自主創新的中堅力量,國家對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的強化,不僅對從事信創行業的企業自身給予了政策幫扶,也為信創行業整體的生態建設與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推動。今年兩會中科技創新方面的各項規劃,為信創行業的發展指出了目標定位,對基礎研究的加大投入與對創新企業各項政策支持,必將推動信創產業核心技術的研發突破與生態體系的建設完善。中長康達緊跟國家步伐,積極發揮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優勢,自主研發出“天元智法統一融合平臺”、“天元智法公益訴訟管理系統”、“天元智法互聯網庭審系統”、“中長康達雙擁工作管理系統”、“退役軍人服務管理系統”等信創系列產品,并與國內主流的信創基礎軟硬件廠商華為、麒麟軟件、達夢數據庫、龍芯等進行了適配,運行穩定、安全可靠,獲得了多個典型案例,得到客戶信賴。接下來,公司繼續堅持“提升集成服務能力,打造創新生態環境”的企業戰略,以客戶為中心,依托產品、方案和技術服務優勢,攜手信創廠商,共同打造信創產業鏈生態,為國家科技自立自強貢獻力量。鄭重聲明:本文主要來源:IT的信創知識庫,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資訊,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公眾號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