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丨兩會科技KPI,聚焦五大領域
作者: 發布時間: 2022-04-13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內容公布。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我國在2021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14萬億元,增長8.1%。在經濟保持恢復發展的同時,科技創新和數字經濟的發展也取得顯著成果。
2021年,我國載人航天、火星探測、資源勘探等國家戰略科技領域實現突破;在數字經濟方面,我們也看到“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8.2%”、“企業研發經費增長15.5%”這樣的成績,數實融合進展加快。
展望2022年,高層提出要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規劃,同時,對科技中小企進一步減稅,加計扣除比例增至100%。報告明確提出培育“專精特新”,發力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產業領域。雙碳和能源革命是2022年規劃的一個重中之重。
此外,兩會期間的科技圈代表也帶來了近百份提案,小米創始人雷軍、百度CEO李彥宏、網易CEO丁磊等帶來了關于“綠色AI”、“碳足跡管理”、“VR教學”許多來自科技產業實踐的建議。
01.
回顧2021:“數實”加速融合
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8.2%
在科技創新和數字經濟領域,政府政府工作報告也深入回顧了過去一年的成績和挑戰。
主要內容摘錄如下: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快壯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取得重要進展,載人航天、火星探測、資源勘探、能源工程等領域實現新突破。企業研發經費增長15.5%。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加速融合。
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8.2%,信息技術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較快發展,產業鏈韌性得到提升。過去一年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持續改善營商環境,包括:繼續壓減涉企審批手續和辦理時限,更多政務服務事項實現一網通辦。
過去一年強化創新引領,穩定產業鏈供應鏈。加強國家實驗室建設,推進重大科技項目實施。改革完善中央財政科研經費管理,提高間接費用比例,擴大科研自主權。延續實施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將制造業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100%。
02.
展望2022:建設數字中國
推進碳達峰碳中和
在回顧完2021年發展成果后,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
在科技創新和數字經濟領域,政府工作報告首先提出:今年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著重提及了科技創新能力、數字經濟、雙碳、數字政府等幾個方面,主要內容摘錄如下:
1、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規劃,科技中小企加計扣除比例達100%
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規劃,加強長期穩定支持。實施科技體制改革三年攻堅方案,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發揮好國家實驗室和全國重點實驗室作用,推進科研院所改革,改進重大科技項目立項和管理方式。
支持各地加大科技投入,開展各具特色的區域創新。推進國際科技合作。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完善人才發展體制機制,加大對青年科研人員支持力度,讓各類人才潛心鉆研、盡展其能。
加大企業創新激勵力度。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持續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深化產學研用結合。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促進創業投資發展,創新科技金融產品和服務,提升科技中介服務專業化水平。
加大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實施力度,將科技型中小企業加計扣除比例從75%提高到100%。
對企業投入基礎研究實行稅收優惠,完善設備器具加速折舊、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等政策,這相當于國家對企業創新給予大規模資金支持。要落實好各類創新激勵政策,以促進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培育壯大新動能。
2、培育“專精特新”,發力集成電路、人工智能
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著力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在資金、人才、孵化平臺搭建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促進數字經濟發展。加強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建設數字信息基礎設施,推進5G規模化應用,促進產業數字化轉型,發展智慧城市、數字鄉村。
加快發展工業互聯網,培育壯大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數字產業,提升關鍵軟硬件技術創新和供給能力。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釋放數據要素潛力,更好賦能經濟發展、豐富人民生活。
3、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推動能源革命
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實碳達峰行動方案。推動能源革命,確保能源供應,立足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后破、通盤謀劃,推進能源低碳轉型。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有序減量替代,推動煤電節能降碳改造、靈活性改造、供熱改造。推進大型風光電基地及其配套調節性電源規劃建設,提升電網對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消納能力。
推進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建設綠色制造和服務體系,推進鋼鐵、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行業節能降碳。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完善減污降碳激勵約束政策,加快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4、建設數字政府,“跨省通辦”
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加強數字政府建設,推動政務數據共享,進一步壓減各類證明,擴大“跨省通辦”范圍,基本實現電子證照互通互認,便利企業跨區域經營,加快解決群眾關切事項的異地辦理問題。今年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65萬億元。堅持“資金跟著項目走”,開工一批具備條件的重大工程、新型基礎設施、老舊公用設施改造等建設項目。
03.
科技圈代表提案焦點:
碳足跡管理、綠色AI、VR教學……
在本次兩會上,有多位來自科技領域的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帶來了精彩提案,我們選取部分進行簡單解讀:
1、小米雷軍:建碳足跡管理體系、大功率“快充”充電樁
全國人大代表,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的提案圍繞兩個方向,分別是綠色低碳和公益創新。雷軍建議,我們要建立系統的碳足跡管理體系,全局指導新能源汽車產業低碳發展。小米的“快充”獨當一面,本次“兩會”上,雷軍建議建設大功率“快充”充電樁;結合我國每年電子廢舊物處理量達8000萬臺左右,但規范回收率不足20%的現狀,雷軍建議加強電子廢舊物循環利用體系建設。
▲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
2、百度李彥宏:推廣智能交通運營模式,發展綠色AI
全國政協委員、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提交了三份提案,分別聚焦自動駕駛、智能交通和人工智能三大主題。在自動駕駛方面,李彥宏認為,我國自動駕駛已進入落地關鍵期,希望支持地方打造全無人自動駕駛汽車的載人運營政策先行區,加快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修訂和發布實施,適度超前建設智能交通基礎設施。
在智能交通方面,李彥宏已連續七年在提案中關注“智能交通”,他建議引導國有企業或平臺公司進行智能交通運營,建立碳減排效益評估標準,開展個人碳積分激勵制度試點等。在人工智能方面,李彥宏提出降低數據中心能耗,構建綠色集約大模型,并闡述了發展“綠色AI”更具體舉措。
▲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
3、網易丁磊:加大新能源電池研發,提倡VR應急教育
全國政協委員、網易公司CEO丁磊的提案重點圍繞新興數字產業發展、民生熱點兩大方向。丁磊提出,搭建全球知識產權數字交易平臺以激發社會創新活力;針對新能源電池原材料價格一年暴漲10倍、供需不平衡等問題,丁磊主張加速鈉離子電池等新能源電池研發,并探索新能源汽車電池“以租代買”等模式。
丁磊非常注重技術促進公眾安全保障。比如,他主張急救知識納入素質教育培養,提出VR、AR等數字技術輔助校園急救教育;他還提出要強化電動車安全整治,比如推廣裝有“RFID電子車牌”芯片的專用號牌等。
▲網易公司CEO丁磊
04.
結語: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
通過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和兩會代表提案,我們看到,高層更加重視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國家不僅在航空航天等戰略科技領域加大投入,也在人工智能、半導體、新能源等科技產業領域提出指示,表達了要創新機制體制,提供政策優惠的計劃。面對當下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和諸多風險挑戰,國內的科技研發者和數字經濟實踐者將扮演越來越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