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丨展望智慧法院的“五個新常態”
作者:人民法院報 發布時間: 2022-09-22智慧法院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法院組織結構、運行形態和管理方式的變革與再造,其具體架構可以用“四梁八柱”來描繪。所謂“四梁”,即“四個服務”:服務審判執行、服務群眾訴訟、服務法院管理、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所謂“八柱”,即“八項基礎性工作”:發展規劃、業務流程與標準、管理機制、司法大數據、能力引擎、網絡信息安全、云網基礎設施、人才隊伍。
著眼未來,深入推進智慧法院建設是落實國家“十四五”實施數字化轉型戰略的必然要求,也是有效解決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元司法需求與法官日益繁重的辦案壓力的必然要求。面對新時期新需求,堅持智慧法院的“五個新常態”發展,有利于推動人民法院司法審判高質量發展。
智慧法院一體化應用平臺將成為常態
隨著云網安全技術的發展,人民法院服務審判執行、群眾訴訟、法院管理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數字化應用平臺將集約上云部署,法院采取微服務構建所有應用組件,打破傳統的一個系統一個系統開發維護的格局,將所有系統打散分解,合并同類項,整理成若干個組件,再用這些組件拼裝出法院的審判、執行、信訪、人事、辦公等各類應用系統;
只需組件接口標準化,全國法院便可共享這些組件,減少重復開發,基于應用中臺進行管理,真正做到用組件定義應用;構建數據中臺,讓用戶隨需定義并獲取所要的數據,讓數據充分賦能業務與管理;構建安全中臺,定義數據安全級別,從源頭對級別高的數據進行加密存儲與加密流轉;對敏感或隱私類數據脫敏流轉與對外服務。
全面智能輔助辦公辦案是智慧法院的本質特征,法院可以把辦公辦案的各項工作進行流程化事項化、要素化知識化,然后數據化算法化。
如辦案中的立案事項,法院可以將各類型案件立案的通用審查要素、案由個性化審查要素以及立案法官相關經驗整理出來,構造立案審查知識圖譜,然后按照立案審查的邏輯(算法模型)要求,將知識圖譜數字化(類型化、規則化),最后根據具體案由,依據類型化的算法和相應規則作出立案審查判斷。
又如對工作中涉及的程序性事務、模板式事項、指標式管理等,如審判執行辦公中許多標準化的審批、文書報表、監督提示、質效評價等程序性、數據計算填報性工作,法院可以通過設計區塊鏈智能合約(算法代碼)自動履行來替代人工操作,公允高效。
培育更多的審判執行智慧虛擬法官,將審判按案由細分,執行按辦理事項細分,組織整理辦案知識,總結辦案經驗,然后數據化算法化代碼化,設計出更多的專業化智慧虛擬法官,讓虛擬法官輔助現實中的法官辦案;培育更多的立案、調解、財產查控、工作提醒、訴訟咨詢、判后答疑等事務性虛擬法官,輔助服務當事人訴訟。
考慮到辦案知識與智慧需要動態更新,法院要建立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機制,解決法辦案智慧持續歸納總結、持續迭代利用問題??梢宰尫▽W院校、相關研究院牽頭,組織法學專家、資深的辦案法官、檢察官、警官、律師,按專題組成工作組,運用辦案智慧創作平臺持續有序歸納總結,對創作成果采取“署名+時間戳+上鏈”的責任制機制,持續跟蹤豐富完善,不斷迭代應用。
辦案人工智能技術需要不斷深化。法院要建立辦案人工智能技術持續研發與應用的機制,由法學院校、相關研究院牽頭,對電子訴訟規范(包括流程標準、訴訟材料要素與格式)、電子卷宗編目、電子卷宗內容識別提取等課題進行研究,尤其要加強深度神經網絡學習、深度自然語言理解處理與生成、深度圖文語音識別、司法邏輯推理等人工智能技術的持續研究,并適時迭代到辦公辦案應用中。
共享協同的司法生態將成為常態
法院辦案離不開各部門的支持,如推進全流程網上辦案,則需要法人起訴能夠從自己的業務系統(平臺)以電子的方式參與訴訟,提升訴訟效率;如執行財產查控處置,則需要銀行、不動產登記中心、市場監督、稅務、評估拍賣等機構的支持。
如何健全法院司法共享協同生態,法院可以將辦案事項中涉及法院外部機構協同的工作,以“辦成一件事”為場景,制定多方協同機制和信息共享接口,并與各機構進行必要的數據對接打通,借助各地電子政務平臺,解決多主體協同辦事對接問題,讓辦案的司法協同如同法院內部辦理一樣暢通高效,真正讓數據與規則跑路。
訴訟服務與司法公開寓于全流程辦案過程將成為常態
人民群眾希望的訴訟服務與司法公開,是與法院辦案進程、操作的內容同步的、可見的、互動的,而不是靜態的、零散的、非重點的、沒有互動的。
法院可以通過“一案一卷一屏”內外同步,讓法官辦理的進度、操作的內容、提請當事人互動的操作等,以辦案卷宗的形式同時呈現給當事人與法官。閱卷頁面上內嵌辦案機器人,智能提醒接下來辦案流程或注意事項,為當事人提供訴訟程序性咨詢。
司法管理與服務寓于司法審判全過程將成為常態
法院司法管理內容繁雜,其核心是服務保障司法審判工作,因此要在人力、裝備、資金等資源上與案件量精準動態匹配。未來,法院將一改人力資源從定編開始便多年不變的狀況,而是根據法院辦案量、案件類型,適配相應辦案力量,辦案經費也動態隨案調整等。
案件中涉及的社會輿情、信訪,以及績效、評價等精確定位到辦案人員與相應的案件,辦案人員與管理者對風險、問題、績效、考核目標偏離值等可以及時被看見并被及時提醒。